近日,希沃參與編制的又一新國標發布。今年5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信息化教學環境視聽技術要求》國家標準。該標準由清華大學牽頭,華南理工大學等全國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參與研制。其中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作為核心起草單位,深度參與標準編制,展現了企業在教育數字化視聽技術的專業實力及企業責任。
希沃參與國標編制
以標準建設助推行業發展
中國教育數字化發展日益加快,行業涌現新技術、新產品、新方向。如何讓教學設備滿足學習者,適配“視覺舒適度、交互流暢度、場景適配性”等標準頗為讓人關注。今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健全教育數字化保障體系,強調健全標準規范體系。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標準制修訂,形成覆蓋數字教育軟硬件環境、平臺工具、數字資源、教育數據、網絡安全等方面標準規范。此次國標的發布正值國家加速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戰略窗口期。
《信息化教學環境視聽技術要求》針對各級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實際需求,系統規定了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涉及視聽健康的視聽技術設計指標和系統配置參數,明確了影響教學視聽效果的關鍵技術要素,為行業確立技術標桿。
標準將于2025年12月1日起實施,將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改造升級提供權威技術指導,在保障師生視聽健康、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兼顧節能減排要求,推動綠色智慧校園建設,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師生健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希沃作為該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深耕教育行業16年,憑借在人機互動產品開發、顯示技術優化、教育場景應用研究等方面的深厚積累,希沃為標準中視覺技術要求和聽覺技術要求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其在顯示設備的亮度、色彩、護眼、場景適配等方面的技術規范,成為國標落地的重要支撐。
伴隨著中國教育數字化的發展,從《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實現了從技術普及應用到數據生態重構的戰略升級,構建起支撐教育現代化的數字化新生態。希沃作為教育科技領域的標桿企業,通過深度參與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及行業標準的制定,系統性推動教育信息化視聽技術規范化發展。
在產品方面,希沃主導關鍵團體標準的制定,包括牽頭《智慧教育黑板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建立行業首個質量分級科學評價體系,為智慧黑板生產與檢測提供精準標尺。聯合發布《平板電腦視覺健康影響評價方法》,首創“核心性能+眼科指標”雙維評價范式,填補顯示產品視覺健康科學測試空白。
在行業規范方面,希沃參與制定《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規范》《教學資源通用文件格式》等系列行業標準(SJ/T),推動紅外交互白板、教學功能等基礎技術統一化。
在推動國家級標準落地上,希沃聯合人教社、北大方正牽頭制定《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與檢測方法》(GB),通過嚴控終端顯示清晰度標準,為青少年近視防控提供技術保障。以及參與《多媒體教學環境設計要求》等國家標準制定,規范教學場景視聽環境建設。
落地人工智能領域,希沃參與編制《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數據治理與共享技術標準白皮書》,推動加強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數據治理與共享,通過科學的策略,最大化挖掘教育數據價值,助力教育的創新。
技術創新迭代
打造數字教育“新基建”
支撐希沃深度參與并推動行業標準建設的背后,是其持續迭代的核心技術實力。希沃依托母公司視源股份的創新科研體系,在交互顯示視聽技術領域實現系統性突破。
在綠色節能方面,希沃基于視源股份自主研發的高光效LED與多層復合光學膜片技術,顯著降低交互智能平板功耗,同時保持行業高亮度標準,并持續推進高透光率OC玻璃等節能技術研發,驅動顯示系統能效升級與綠色轉型。
在觸控交互領域,希沃依托視源股份實現交互智能平板在多指觸控局部振動技術、高通道電容觸控方案、提升用戶交互體驗的即時性和流暢度方面的技術突破。
在護眼技術上,希沃充分利用其在顯示領域的技術積累,創新性地推出了硬件級別的藍光濾波功能。
這一系列技術成果,彰顯了希沃立體化創新實力,持續引領交互顯示視聽技術向高效、精準、自然方向演進。
希沃多款產品深耕應用創新,實現從技術探索到場景落地的全面突破。如希沃智慧黑板配有1300萬像素的超廣大角攝像頭,覆蓋教室角落,多端互動更清晰,并加持全新綜合護眼模式。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在智能應用方面有重大突破,包括搭載本地化算力端側,搭載希沃教學大模型,實現“會聽、會思考、會分析”。當前,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希沃錄播等產品及服務覆蓋全國300萬間教室,服務超1000萬教師。
未來,希沃將持續加大在教育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持續推動教育教學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升級。同時,希沃也將積極參與更多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合作,促進教育數字化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為中國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技術來源《視源股份2024年ESG報告》
*希沃教學大模型備案名“CVTE大模型”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