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以教研促進教師持續成長
http://m.prostar-power.com2025年05月09日 09:27教育裝備網
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決定著學校辦學的高度。我所在的杭州市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擁有眾多區級及以上名師,如何幫助教師化解職業倦怠,將人才集聚效應放大?教研是學校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通過構建真實而具有生長力的教研體系,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的持續發展和自我突破的目標。
以素養落地為目標,突出校本研訓重點
校本研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現場”,它強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自我診斷、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在核心素養目標引領下,我校日常的教學工作重心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教學目標從知識傳授轉向素養提升,教研內容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教學改進從基于經驗轉向基于實證。針對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重理論知識傳授、輕教學實踐問題,我們構建起“三位一體”校本研訓機制,注重通過自我診斷錨定問題、同伴互助共研難題和專家引領突破難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學科專業素養。其過程包括確立研修主題、制訂研修計劃、實施研修活動和總結反思迭代等步驟,培訓內容主要涉及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研究方法等模塊。培訓由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共同組建導師團隊,采用課例分析、課堂觀察、小組討論、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從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學生多元學習效能的提速和學校教育教學提質的三維發展目標。
近年來,我校聚焦“新課標·新學力”主題,精心組織了系列校本研修活動,在持續研究基礎上,舉行主題展示活動。活動涵蓋4節項目化學習研究課,教師們通過重構老教材、解析新教材,展現了新課標指導下的創新課堂實踐。研修特色在于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課例展示、主題研討和專家引領,助力教師專業成長。通過培訓,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教育教學理論,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最終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以學科課程節為載體,突破項目學習堵點
學校積極倡導教師深度參與教研活動,創設了課程節等實踐活動平臺。該活動以學科課程為載體,引導師生革新學教方式,將學習過程轉化為一個實踐和創生的動態過程,最終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我們以活動化課程落地國家課程,以校本化實踐深挖國家課程,以“項目化學習”變革學教方式的三維路徑,構筑“學以致用”素養的浸潤式培養機制。課程節實施過程中往往要經過多輪“頭腦風暴”探討迭代,它有效突破了傳統科技節、藝術節、閱讀節等主題月活動形式單一化與內容淺表化的困境,形成具有結構性變革意義的新型教研樣態。
在課程節上,我們以項目化學習為主線進行設計,落實學科實踐、變革教學方式、統整教研活動、培育核心素養。在創構系統化學為中心的教學新場景中,在重構課程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前置評價量規的具體教學改進中,學教方式的變革已內化為教師自覺的意識和行動。如學校開展的“星游地球 閱探航天”科學課程節,以學、教、評、研“四位一體”推進。科學組深入教研,微項目化學習分層融入課堂。低年級著重閱讀思考,中高年級將閱讀所得轉化為實踐。科學課種太空番茄,數學課測算星際距離,語文團隊編《太空旅行手賬》,跨學科知識在真實情境融合。教研組構建“量表+檔案”雙軌評價,課堂評價探深度,種植報告、航天模型追素養。教師據情況動態調整,形成“學以致用—為學而教”閉環。從課程節方案制定到落實再到反芻,教師深度參與教研,將育人目標和新課標精神注入日常教學,通過實踐任務中的體驗反思創生,提高執行能力,提升專業素養。課程節讓學科實踐從形式走向實質,成為實現學校高質量辦學的新抓手。
以內容定制為路徑,激活教師內生動力
動車速度快、運行穩,關鍵在于其每節車廂既具備獨立動力系統,車廂之間又能智能協同形成整體動能。學校能看見每一位教師,鼓勵教師根據自己所長,提出突破性專業發展項目。學校提供全資源支持,為教師量身定制教研項目。這種做法可以健全每位教師的“動力系統”,激勵教師積極上進,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務。比如,只有6年教齡的陳丁瑜老師對人工智能大模型很有興趣和基礎,學校支持她進行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的研究,在短短兩個月內,她就執教兩節杭州市級公開課和一個主題講座,并被邀請到溫州送教,成功實現自己的專業躍遷。
教師也需要導師。當遇到認知天花板,當碰見發展瓶頸期,作為教師也需要有更高層次的專家來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們聘請區內外專家來校或設立特級教師工作站,引入相關學科第一教研組長或省內外專家常態化來校指導教師專業研究。同時,學校建立旨在打造教師學思悟踐、研藝展技熔爐的“海曙書院”,喚醒有想法、有才干的教師行動起來,積極投入校本研訓,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我們積極響應國家部署,順應人工智能大潮,近年來圍繞“學生學什么”“老師怎么用”“學校怎么做”開展研究與探索,在人工智能輔助課堂教學上已經積累了10多節研究課課例。
從培養零散的優秀教師到鍛造一支專業的教研隊伍,我們歷經一次次學習研究,一次次創新發現,一次次認知迭代。在教研中,教師們從不同層面體驗到了個體的生長,并將這種生長作用于教育教學,形成特性鮮明的教學風格。這種專業上的積累和心靈上的豐富會凝聚成職業的高價值感,從而提升教師對職業的憧憬和期待。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