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賦能數字教育新躍升——我國教育數字化進展系列綜述之二
http://m.prostar-power.com2025年05月13日 09:20教育裝備網
伴隨著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2.0智能版上線,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走過了奮進的3年,也在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互通互聯體系的路上扎實前行。
在集成海量數字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以智能化應用為導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豐碩成果惠及億萬師生。
平臺升級,高智能強交互的中國教育數字化基座初步筑牢——
今年3月,教育部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3周年之際,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2.0智能版全面向社會發布推出,平臺全面優化主頁面,操作更便捷,同時圍繞學AI、用AI、創AI、護AI,上線一批資源,平臺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讓教學從“千人一面”邁向“千人千面”。
這一基座助力學生學習走向個性化。平臺智能化升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從“人找資源”到“資源找人”的新型學習模式。
如湖南打造“智趣新課堂”義務教育品牌資源,通過動漫形象進行教學劇情演繹和趣味互動,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目前上線點播量已超5000萬,學生學習人數達52萬。
這一基座助力教師教學走向差異化。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探索上線了智能化工具服務,提供智能化的在線搜索引擎,實現人機互動、虛擬交互。
技術賦能,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的潛能逐步激活——
啟動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推動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要素全過程,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評價改革,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
一系列堅決有力的措施,彰顯中國正努力把技術演進變量轉化為教育發展增量。
新技術應用洶涌澎湃。
教育系統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行動實施,探索開發教育專用大模型。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一線教育場景紛紛落地開花,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發了全球首個集閱讀文獻、設計實驗、自主優化等功能于一體,覆蓋化學品開發全流程的機器化學家平臺,能夠自主提出可能方案并進行實驗驗證,大幅提升科研效率。
新標桿帶動輻射擴散。
遴選184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50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啟動實施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創新試點、成立跨區域人工智能教育聯盟……
“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試點也在不斷推進。
通道拓寬,智能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奠定——
“人工智能+教育”已經成為推動人才培養變革的關鍵變量。
3年來,學科專業布局不斷優化。
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數字技術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優化數字技術相關專業設置,助力數字人才培養。實施人工智能領域“101計劃”,引領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改革創新。今年新增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智能視覺工程、智能海洋裝備等24種新專業,以提升智能時代人才培養適配度。
3年來,師生數字素養全面提升。
《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和“職業教育教師數智素養指標體系”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成為“國培”專項內容,各級各類教師專業發展有了專業指導。寧夏、廣西開展全區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并實施針對性培訓,城鄉教師數字鴻溝顯著縮小。
3年來,人工智能教育持續開展。
大力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探索構建跨學段、多形式、結構化的課程體系。北京、上海等地,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校開發并實施了人工智能通識課程。
隨著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全面推進智能化的號角吹響。中國教育將以數字化的顛覆性創新打破時空壁壘,讓因材施教的理想照進現實,為人人皆可成才的時代鋪就智能基石。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