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強化中高本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協作
http://m.prostar-power.com2025年07月15日 10:11教育裝備網
強化中高本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協作,是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實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旨在打通中職、高職、職業本科思政教育的壁壘,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思政教育的連貫性和實效性,對于推動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職業教育育人水平,培養更多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中高本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協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各地職業院校紛紛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然而,在中高本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協作育人改革創新的總鏈條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協作育人的體制機制尚未真正形成,不同學段之間的思政教育內容缺乏有效銜接,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單一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迫切需要我們在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實踐平臺、評價機制等維度持續革新,扎實推進中高本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協作,真正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一是構建銜接貫通的課程體系。首先,明確各階段課程目標。要依據中職、高職與職業本科各學段的培養目標及學生認知規律,明確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其中,中職應注重基本道德、職業意識與愛國情懷培養,高職可強化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法治觀念,職業本科則要著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與愛國精神的塑造,使各學段課程目標既獨立又銜接。其次,優化課程內容設計。要系統梳理整合思政課程內容,避免重復,還要分層遞進設計理論知識,融入專業思政元素,比如,中職可結合具體專業開展職業認知與勞動教育,高職要融入行業文化與工匠精神,職業本科則引入創新創業與職業倫理教育等。再次,開發協作育人課程資源。可組織中職、高職與職業本科院校思政課教師一起協作開發課程資源,編寫特色教材、教學案例與教學課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建設資源平臺,實現共享交流。
二是打造協同合作的師資隊伍。首先,建立教師交流機制。可以搭建院校思政課教師交流平臺,定期開展研討、交流與培訓,鼓勵跨校合作開發課程、研究課題,共享經驗與資源。其次,加強教師培訓培養。可制定系統培訓計劃,涵蓋思政理論、職教理念、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等內容,線上線下結合培訓;建立實踐鍛煉機制,鼓勵教師深入企業一線積累經驗,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職業崗位需求,豐富教學案例和實踐經驗。再次,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改革優化中職、高職與職業本科院校思政課教師的評價體系,將參與協作育人納入考核,綜合評價教學、科研與協同合作能力,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激勵教師積極參與。
三是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首先,結合職業教育特色開展教學。可結合職業教育學段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比如,中職采用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高職開展案例分析、項目式教學,職業本科開展學術研討、辯論式教學,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其次,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思政課堂;開發在線平臺、虛擬資源和移動學習APP等,豐富學習渠道和學習體驗,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增強感染力。再次,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可構建協作育人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分層實踐項目,如中職開展志愿服務、社區活動,高職組織企業實習、調研,職業本科進行創新創業、專業服務等,培養學生能力。
四是搭建協同合作的實踐平臺。首先,整合校內外實踐資源。加強院校與企業、社區合作,建立校企實踐基地,利用校內實訓中心開展思政實踐。其次,設計分層遞進的實踐項目。結合思政教育內容,中職注重基礎勞動與職業體驗,高職注重職業道德與技能,職業本科以創新與社會責任為目標,通過實踐項目的實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思政素養。再次,健全實踐教學管理機制。制定標準與考核辦法,安排雙導師指導,鼓勵學生反思總結,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和發展。
五是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首先,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結合中職、高職與職業本科各學段的特點和思政教育目標,制定統一的思政教育評價標準,涵蓋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并結合學段特點動態調整,確保科學合理。其次,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結合過程與終結、定性與定量、自我與他人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素養。再次,建立動態反饋機制。建立思政教育評價的動態反饋機制,及時將結果反饋師生,教師改進教學,學生明確方向,為機制建設提供決策依據。
(作者單位:成都工業學院)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